当前位置:苏州西山农家乐 > 太湖快讯太湖快讯

西山岛上隐秘的古村落—后埠古村发布时间:2016-05-27 发布人:admin

后埠古村位于西山岛东北部,与辛村和前湾相邻。东面即为五湖之一的梅梁湖,旧称梅梁里,因古时其地前为湖湾(前湾),后为船埠,故名后埠。后埠村,过农家大桥后上西山岛南行1公里,再向东前行百米就到了。这一古村落,是南宋“南渡”后洞庭山最早移民地之一,徐氏、蒋氏、费氏等先后迁居这里。且有名门之后,像徐氏是宋朝烈士徐揆后裔,蒋氏是北宋平江知府蒋堂之后,费氏也是中原望族。移民文化是这里的一大特色。

古村河边

 

后埠靠山面水,风水景色特佳,平面形态呈“马蹄型”。 湖湾是农家泥沙的堆积之处,地势平坦,地形开阔,土层深厚,颗粒细腻,适宜耕作。湖湾伸入村落河道较深,宜于船只停泊,有利于捕捞生产和人们的出行。河港村头有青石板道遗存。

楼梯

村里元代古道北起宋朝双井,西南面直通辛村,全长约300米,路基宽约2米,路面用约1米见方的青石板铺就。古道中段是后埠岭,有百年银杏等老树,村中新老民居鳞次栉比。古道多有被水泥覆盖。石板道转弯处有古井遗迹。

贯穿后埠村中的花岗岩石道,系清朝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左右,由里人费荣捐出万两白银建造,直达林屋洞前等处,总长7里多。1958年起陆续被毁,现后埠村内尚存部分,南北走向。

砌在山墙上的烟囱。

元朝蒋氏里门,俗呼“乌门”:位于宋朝双井北面,现存青石牌坊石柱两根及《蒋氏里门记》碑刻;里门北面蒋氏老屋原址存元代须弥座基础石。

井水

后埠双井开凿于南宋淳熙(1774—1789)年间,由里人徐氏所开,徐氏是来自北方的望族,使用南方原来没有的辘轳汲水,是西山主要氏族来自北方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。元初大德(1297—1307)年间里人蒋腾芳在双井上添建井亭,明天顺三年(1459)蒋氏重修,清同治九年(1870)由里人费氏重修,民国二十年(1931)由里人徐氏重修。现井、亭保存完整,井泉潺潺,仍为村中主要公井。经历了800多年的岁月变迁,这口古井依然水质清冽,村民们至今还在井里取水洗衣、淘米。

双井井栏连底座由一整块青石凿成,底座长2.22米、宽1.20米。右井栏现高25厘米,圈内有4条阔2.5至3厘米、深2至2.5厘米的早期粗绳磨蚀痕,左井栏高32厘米,也有3条磨痕,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,显示是辘轳粗绳长期磨蚀的结果,井栏光滑异常,高低不同。四根六角形亭柱亦为青石制,高2.8米,三根顶部有裂痕,都是元初遗物,亭顶为砖木结构。井亭四角方形,结构平稳、朴实,风格简洁大方。1997年,井亭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,修整一新。如今双井、井亭被列为了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古村的环境

西山后埠古村有两个著名的景点,除了后埠井亭外,还有费孝子祠、古居等。 后埠费孝子祠 ,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),原有祠堂及牌坊,现仅存享堂3间,堂内有九方书条石,字迹清楚,书法优美,内容为“韩烈妇绝命词”等,由俞樾、翁同龢、孙家鼐、吴大澂等清代书法名家题写。费孝子是清嘉庆二十一年旌表的。费孝友号鲤泉,字仲行,后埠人,以孝称名于乡里。 费孝子故居承志堂就在宋朝双井南侧。这座古宅建于1805年,分南、中、北三路,前后五进,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,保存基本完好。中落大厅大梁扁作,高大轩敞。整座宅子还有多座砖雕门楼,以及两座精美书房。一座书房叫“鸿鹤山房”,庭院内有一座高3米多的玲珑农家石;另一座书房叫“菊有黄华斋”。专家认为,这一古建筑布局极具特点,高大的砖雕门楼、漫天星门窗极为罕见,是研究清中期群体民居建筑的绝好材料。因此,承志堂2009年也被列为了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里面的宅楼,挂满藤蔓......

费孝子故居承志南界。

历史上,后埠曾经很热闹。有义井五座,染坊一处,糟坊两处,典当一处,杂货店一处,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集镇,还向南分出一个村落———辛村。明代中叶以后,农家匪患日盛,后埠人口才逐渐少了下来,重新成为村落。不过,后埠村的古建筑却并没有随人口的减少而消失。

闲暇之余,不妨来后埠古村走一遭,感受下古村的移民文化和沧桑岁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