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苏州西山农家乐 >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

甪里古村—西山古村之源发布时间:2013-06-18 发布人:admin

农家西山古村之源——甪里古村

西山古村的形成

从农家三山岛和西山俞家渡的考古发掘证实,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西山就已有人类活动。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吴王夫差携西施在西山避暑、赏月、练兵,形成了消夏湾、明月湾、兵场里等古村落。西山历来是达官显贵退隐的好地方,西山的甪里、东村、绮里、慈里四个古村落,就是汉朝初年著名的商山四皓(甪里先生、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)来此隐居后形成的。隋末乱世,后魏建威将军郑茂的长子郑白麟,携家来西山甪里定居,并逐渐繁衍为名门望族。

甪里古村外景

 

宋朝宗室南迁后,大批贵族逐渐到西山定居,给西山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并逐渐形成了湾里(东蔡、西蔡、秦家堡)、堂里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村落和集镇。南宋望族之所以大量移居西山,主要是由于西山具有独特的湖岛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。西山位于农家之中,为兵火所不及;距离苏州、杭州等城市亦不远,水路航运交通便利;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富,风景优美,“是仙境,亦寿域”。“政和而后,中原云扰,乘舆南播,达人智士入山唯恐不深,于是乎,荒洲僻岛多为名流栖托之地”(胡同•《洞庭徐氏宗谱序》)。南宋时,西山甪里人郑昭先、郑清之父子连任宋宁宗、宋理宗两朝丞相,主持朝政四十多年,形成南宋难得的“端平之治” 中兴局面。甪里郑氏的影响和指引,是南宋贵族集居西山的又一重要原因。此后,西山形成了徐、陆、沈、蔡、蒋、马、屠、劳宋朝南渡八大宗族。

明清时期,西山因土狭民稠,大批居民外出经商,不仅足迹遍布江浙沪一带,还大规模远贸至湖南、湖北等地,且多数因经商而致富,与东山商人一起被称为“钻天洞庭”。经商致富,使西山在明清时期建造了大批规模宏大、装饰精美的宅第和宗祠,也形成了许多象明月湾那样规划严密、布局合理、配套齐全的村庄,这种状况在清乾隆、嘉庆及道光年间达到了鼎盛。西山保存的古建筑,大多建于这一时期,且有着鲜明的西山地方特色。西山地处湖心,既承袭南渡中原文化遗韵,又因远贸而深受各地影响,长期以来使西山的古村落形成了大异于吴中其它地方的方言、风俗和习惯。

甪里古村

甪里景区位于西山岛西部的甪里、衙里一带,面积约2平方公里,有常住人口约1200人。这里山清水秀,风景优美,古人有“七十二峰何处好,夕阳一角洞庭西”的评述。甪里亦称甪湾里,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;衙里,因明、清时有农家营游击衙署设在此而得名。 甪里景区内现有开放景点禹王庙,还有历史文化古迹多处,主要有郑泾港、永宁桥、孤星桥、古代湖防重地甪头寨和巡检司衙暑、御史牌楼、五女坟、天后宫等。

甪里古村石牌

 

商山四皓

甪里先生、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,是汉初隐居于西山的四个著名的长者,因秦末曾隐居于陕西商山,又都白发皓首,故并称为“商山四皓”。

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,太伯之后,京师号曰霸上先生,一曰甪里先生。东园公姓庾名秉字宣明,因住东园,故号东园公。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衡,号用禄,后号绮里季。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,因曾隐于夏里修道,故号夏黄公。后四人以才学任秦朝博士,掌管史事典籍,德高望重。后因不满秦庭暴政,一齐弃官隐居商山,称商山四皓。刘邦称帝后曾屡聘四皓,四皓因少时不齿刘邦的为人,每次都借故推辞,不愿入汉为官,刘邦对此也深以为憾。

刘邦晚年宠幸戚妃,欲废吕后之子太子刘盈(即汉惠帝),而改立戚妃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。吕后得知后采用张良的计策,由张良写信,太子刘盈亲自坐马车送到商山,厚礼相邀,终于感动了四皓,入汉辅助太子。入都后四皓与太子同游,高祖见太子有此四人辅助,叹道:“羽翼已成,难动矣”,由此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意图。四皓虽因而为汉室立了大功,但同时也得罪了戚妃和赵王刘如意,遂辞官,云游天下,最后在农家之中的洞庭西山隐居。

慈里春色

 

在西山,至今还有四皓的许多遗迹。甪里先生隐居于甪里,甪里之名即由此而来,今尚有甪里先生读书处—甪庵遗址,村中有周姓大族,即甪里先生后人(周家上头自然村)。东园公隐居于凤凰山西南一里,即今东村,地名即因东园公而来。绮里季隐于绮里(属震星行政村),今石桥马迹犹存,相传为东园公的坐骑过桥时留下的痕迹,绮里旧有四皓祠。夏黄公隐于慈里万花谷(属震建行政村),其地曰黄公井,亦称黄公泉,其傍居民多姓夏,俗传即夏黄公后人。四皓隐居西山后不问世事,外面无人知其所终,整日乐于山水之间,今缥缈峰山腰有仙人台,相传即为四皓聚会奕棋之处。因当时四皓隐于西山之事不为外人所晓,故有关四皓在西山的墓葬,历代史志均无记载。

汉惠帝刘盈登基后,感四皓之恩,虽不知四皓下落,仍在商山脚下,丹江之滨,建四皓陵,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,以示敬仰,“四皓古陵冲北斗”为旧时“商州八景”之一,当地官吏为祭祀方便,亦建有四皓墓。甪里先生墓在陕西商县玉峰山下,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的墓在陕西丹凤县商镇西的公路旁,今均已整修一新,对游人开放。隔丹江对面,便是四皓隐居地商山,有四皓庙,李白、白居易等均有诗作。

南宋中兴名相郑清之

郑清之(1176—1251),字廉夫,别号翠坡(据族谱及黄震撰神道碑文,《宋史》传为字德源、庆元之鄞人均误。翠坡之号,是承父郑昭先之号芳塘,依包山甪里故土地名为号)。其父郑昭先,字发志,号芳塘(即今甪里郑泾港古名),宋宁宗朝任右丞相、枢密使,封卫国公,谥号文节。郑清之是南宋中兴名臣。宋嘉定七年(1214),以监生举上春官,授国子学录、博士。经学、文学、治政才能特出,是有真才实学的相才。终生辅佐南宋在位最长(四十年)的理宗,形成南宋难得的“端平之治”中兴局面。郑清之一生业绩主要在:一、理宗(赵昀)为沂王时,清之以国子学录为王府教授,成为理宗亲信,同时亦为权相史弥远的主要助手。清之支持史弥远废太子竑,改立沂王赵昀继皇位,是为理宗。二、辅佐理宗形成南宋的“端平之治”局面。郑清之在端平元年(1234)支持中兴名将赵范、赵葵北上收复三京(开封、洛阳、商丘)。两赵七月起兵北伐夺回汴梁,后虽因粮草不继而退兵,但此举已极大振奋了南宋民心、军心。三、纳贤,启用大批人才。他的门生、著名史学家黄震称:“我公风仪萧散且清苦而坚,有雅量。喜怒弗辞色,历练老成。遇事刚果,亦不好立异以定策功。天下浩然所归重,公亦慨然以天下为已任。合收贤才,大有裨賛端平之治。”

遥望禹王庙

 

郑清之以国子学录、王府教授起,官至太师衔,拜左丞相兼枢密使,封齐国公。淳祐十一年(1251)因病致仕,于十一月十二日故于临安,追封尚书令、魏郡王,谥号“忠定”。越四载,于理宗宝祐二年七月,归葬包山甪里东明山祖墓,并立长寿院一所。门生、史学家黄震撰写了《宋故太师齐国郑忠定公神道碑》。清之父郑昭先墓也在东明山,有祠,神道碑文为洪咨夔所撰。胞弟秘书郎郑浚之、堂弟参知政事郑性之墓也都在东明山。郑清之之子中书舍人郑士昌,壮年早卒,葬疃里郑公岭祖墓。郑士昌有五女,也葬在疃里,即著名的“五女坟”。郑清之《宋史》有传(列传一百七十三)。南宋贵族大批到西山定居,有许多就是受甪里郑氏(郑昭先、郑清之、郑性之等)的影响或指引。光绪郑氏宗谱将郑清之之前的世系表省略,使后人多误认为郑清之为甪里郑氏的南渡始祖,本次修志发现了康熙年间的郑氏族谱,纠正了郑氏渊源上的长期误识。

关 键 词:甪里古村 西山古村 禹王庙 苏州西山风景区 西山景区 苏州西山农家乐

责任编辑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