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苏州西山农家乐 > 洞庭特产洞庭特产

青种枇杷发布时间:2015-05-12 发布人:admin

枇杷,属多年生蔷薇科常绿乔木,是江南早熟水果之一,与杨梅、樱桃并称为“初夏水果三姐妹”,又因其具有秋萌、冬花、春实、夏熟,备四时之气而誉为“百果中的奇珍”。西山枇杷,始栽自唐代晚期,分白沙、红沙、荸荠种、及西山特有的青种。果实均匀整齐,肉厚汁多,肉色晶莹、细嫩,酸甜适度,入口而化,爽口不腻。枇杷满树皆宝。果实甜美解渴,且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和钙、镁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;花、叶、果仁都可入药,“枇杷膏”、“枇杷露”、“枇杷糖浆”等传统的中成药,有清肺、止咳、润喉、解渴、生津、健胃增进食欲、帮助消化的功能。枇杷肉加工后可制成果酱、果酒、罐头等食品和饮料。

 

青种枇杷礼包

 

洞庭山枇杷栽培,在宋代(十世纪中叶)陶谷的《清异录》中已有文字记载,明代王世懋的《学圃杂疏》中,有洞庭山所产枇杷为天下之最的评述。洞庭山是全国五大著名枇杷产区之一,洞庭“白沙”枇杷,与浙江塘栖的“软条”、福建莆口的“大钟”齐名,其特点是果实整齐,不易裂果,果肉鲜嫩,甜酸适度,汁多,爽口,果皮薄,易剥离,产量亦高。

 

采摘青种枇杷园

 

枇杷绝大部分供鲜食,每年比樱桃迟十数天,在小满前后,差不多和梅子同时应市。在初夏果品中,樱桃供应时间短,一瞬即逝,产量甚微;梅子产量虽巨,但味酸绝少鲜食,枇杷甜酸适口,是西山初夏佳果,在端午节前后上市,当令时间为一个月左右。西山习惯上把枇杷分为白沙、红沙两类,白沙是用来概括白肉和黄肉系统的枇杷品种,红沙则指橙肉系统的枇杷。枇杷喜干燥温暖,多植于向阳山坡上,抗旱、耐冻,少病虫害。因隔冬开花,能耐霜雪之寒,次夏果熟,常得雨露之润,故有“秋萌,冬花,春实,夏熟,备四时之气”的说法。生长较缓,三年定植,四年嫁接,十年后才大量投产,故生产受到一定限制。品种众多,共有30多种,西山栽培最多的是青种、照种和葛家坞荸荠种。青种枇杷原由农家枇杷变异而来,清末由秉场果农谢方友发现并推广流行,果实成熟时蒂部仍呈青绿色,是该种最易辨认的特征,青种之名亦由此而来;有长柄青种和短柄青种二个品系,前者果柄较细,果形略小,后者果柄粗短,果大小均匀,栽培以短柄青种为多。青种枇杷产量目前占西山枇杷总产量的约70%。照种枇杷可分为短柄照种、长柄照种和鹰爪照种三个品系。短柄照种果柄较短,树冠枝条较疏;长柄照种果柄长,枝条稍密,果肉较厚;鹰爪照种以果柄下垂略似鹰爪而得名,果实每易被紧靠果穗下方的叶片擦伤;其中长柄照种因柄长,采收方便,栽植最多。荸荠种因果扁圆略似荸荠而得名,葛家坞荸荠种是其中最优良的一种,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西山葛家坞农民葛文麟,从一株十年实生枇杷上,采得果实3千,至镇夏出售,为有经验老农王万山发现而加以鼓励,经加意培育,在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开始采取接穗繁殖而得到推广流行。其果实甜美可口,外观匀称可爱,且耐冻,耐旱,不易遭烈日晒伤及因雨裂果,特别是贮藏性良好,如采收注意则可贮半月至一月之久。在双塔头、胡家地、堵家地一带还有少量“冰糖种”枇杷,原由清光绪年间堵家地农民堵阿金培育,特点是果实一成形就甜,无一点酸味,且越熟越甜,但产量不高,解放前只销往上海银行界。西山枇杷产量最多的是秉场和秉汇村,镇夏、明湾、前湾、石公、梅益、横山、石丰等地也有成片栽培,其余各地大多零星栽种于庭前屋后,产量不多。

 

许多青种枇杷

 

枇杷营养价值很高,能刺激消化腺分泌,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,有止渴、清凉、解暑之功效。枇杷叶正面光滑碧绿,反面则粗糙多毛,西山俗语“枇杷叶面孔”即意为翻脸不认人;枇杷叶、枇杷花均可入药,制成著名的中成药“枇杷膏”,具有润肺、解渴、止咳、润喉、和胃等功效。冬季采酿的枇杷花蜜,为蜂蜜中的上品,具显著的止咳功效。

新鲜的青种枇杷

 

团购价格咨询热线:13862083100 13771922568